在頭條系短視頻營銷版圖中,“多閃”的誕生引發了行業廣泛討論。從草根創業者到媒體機構,不同參與者對其寄予差異化期待:部分創業者視其為打破微信壟斷的變量,期待“巨頭相爭”中捕捉流量紅利;媒體則聚焦其“草根逆襲”的敘事張力,期待新平臺重塑社交格局;培訓領域更將其包裝為“必占流量洼地”,斷言春晚后迎來爆發式增長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類聲音往往伴隨著對微信的“雙重態度”——用戶依賴微信生態,卻期待其被新興平臺替代,這種矛盾折射出行業對流量變革的復雜心態。

然而,兩周的市場反饋已給出初步答案:與“聊天寶”“馬桶MT”逐漸沉寂的軌跡相似,“多閃”并未展現顛覆微信的跡象。其戰略意圖更偏向“生態防御”而非“市場進攻”。作為頭條系從內容(抖音)、支付到社交的最后一環,“多閃”的核心價值在于補全獨立生態閉環,為抖音這座核心產品構建“用戶護城河”——功能上類似阿里旺旺之于淘寶,通過社交屬性降低用戶外跳風險,鞏固短視頻場景的流量留存。
春節檔的推出時機,進一步印證了“多閃”的雙重目標:一方面,借力春晚IP向三四五線城市及鄉鎮下沉,吸引“小鎮青年”流量,緩解抖音近半年增長乏力的壓力;另一方面,通過“短視頻+紅包”的社交機制,為商家提供精準營銷入口。該機制表面上迎合年輕群體的社交表達需求,實則暗藏商業邏輯——商家通過1分錢紅包視頻引導用戶點擊,強制觸達營銷內容,實現“觀看-轉化”的閉環,為短期引流創造可能。
在實際引流場景中,“多閃”展現出獨特的流量儲備策略。面對初期用戶基數有限的瓶頸,從業者通過“換群”“通訊錄添加”等方式擴增社交連接:換群階段出現“重復用戶”與“高效換群”并存的分化,部分用戶通過自建群組實現被動引流,群成員自發傳播降低獲客成本;通訊錄添加功能則突破微信加好友限制,24小時內可向90人發送消息,且通知在抖音/多閃消息列表高亮顯示,用戶打開率顯著優于微信的“備注消息”機制。這一操作成為高效導流微信的“跳板”,尤其適合商家批量轉化手機號用戶。
但需理性認知,“多閃”的定位始終是“短期營銷工具”而非“社交顛覆者”。頭條系生態閉環的構建邏輯,決定了其核心目標是服務抖音的流量留存,而非挑戰微信的社交霸權。隨著用戶規模擴大,平臺必將收緊營銷規則,當前的“寬松環境”僅是流量洼地的階段性特征。從業者應摒棄“歷史性機遇”的幻想,聚焦春節檔的短期紅利,通過紅包視頻、群組運營、通訊錄導流等技巧,精準捕獲下沉流量,而非過度依賴平臺長期能力。